今天是

【健康科普】“医”说就懂丨世界干燥日:口干眼干别硬扛!“润燥黑科技”来了

信息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25-07-23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唾液腺、泪腺为主)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可累及肺、肾、血液等多个系统,甚至进展为淋巴瘤。目前治疗以缓解症状、抑制免疫紊乱、预防并发症为核心,传统药物、中药、生物靶向药及新兴研究方向共同构成了其治疗体系。干燥综合征也越来越受到医学家和生物科学专家的青睐,新的理念和治疗方法正在酝酿突破。

  人工替代制剂:快速缓解干燥

  人工泪液

  玻璃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用于眼干,每日4~6次,每次1~2滴;严重干眼可选凝胶剂型夜间使用(减少角膜损伤)。

  无防腐剂型:长期使用避免角膜毒性(如聚乙烯醇滴眼液)。

  人工唾液/口腔保湿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口腔喷雾:餐前或口干时喷1~2次,缓解口干。

  含透明质酸漱口水:每日3次漱口,增强口腔黏膜保湿。

  促分泌药物:刺激腺体分泌

  胆碱能激动剂(全身性)

  毛果芸香碱,5mg/次,每日3次口服(餐后减少胃肠不适)。 适用于唾液腺残留功能者,起效30分钟,持续3~5小时。 哮喘、闭角型青光眼、严重心脏病禁用。

  西维美林30mg/次,每日3次,副作用类似(出汗、尿频)但较轻。

  2新型鼻喷促泌剂(局部)

  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每日2次,每侧鼻孔喷1次(避免接触眼睛)。 激活三叉神经通路增加泪液分泌,适合传统滴眼液无效者。

  针对病因治疗:抗炎与免疫调节药物

  干燥综合征实质上是免疫导致的外分泌腺炎症,器官炎症和纤维化,抗炎调节免疫和抑制纤维化是治疗的关键。早期炎症阶段积极抗炎调节免疫可以收到奇迹般的疗效,一旦进入纤维化阶段,目前的药物疗效就大大减低。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关键!

  局部抗炎滴眼液

  环孢素滴眼液(0.05%~0.1%),用法:每日2次,持续3~6个月减轻眼表炎症。 初始可能灼痛感,26.7%患者因耐受性停药。

  立他司特滴眼液(Xiidra),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滴后15分钟再戴隐形眼镜。 阻断LFA-1/ICAM-1通路抑制T细胞炎症,改善泪膜稳定性。

  传统免疫调节剂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的治疗已从单纯对症处理转向系统性免疫调节,全身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成为控制疾病进展的核心策略。

  羟氯喹(HCQ)机制与优势:通过抑制TLR信号通路降低I型干扰素(IFN-α)产生,纠正B细胞过度活化,改善疲劳、关节痛等系统性症状。 局限:对腺体功能修复无效,长期使用约30%患者因视网膜毒性停药。 优化策略:联合白芍总苷(TGP)可提升有效率至88.5%,并减少腹泻等副作用。

  白芍总苷(TGP)突破机制:通过“肠-眼轴”调节Th17/Treg平衡,修复肠道屏障(ZO-1/Occludin蛋白),间接促进泪腺分泌。 临床定位:轻中度SS首选,尤其适合伴肠道菌群紊乱者,但需8-12周起效。

  艾拉莫德双通路抑制:靶向PKC/EGR1轴抑制B细胞抗体分泌,同时阻断IL-17/NF-κB炎症通路。 循证证据:Meta分析显示其联合方案显著降低IgG水平(MD=-3.83)及ESSDAI评分,且不增加感染风险(OR=0.15)。

  经典免疫药物

  如:

  甲氨蝶呤对SS合并明显关节炎、肌痛或皮肤血管炎的患者更有效,对外分泌腺症状改善有限。硫唑嘌呤适用于SS合并肺间质病变、肾小球肾炎等内脏受累者,可与激素联用减少激素用量。来氟米特对SS伴关节炎、皮疹者有效,尤其对MTX不耐受者可替代使用。

  新型生物制剂:精准免疫重塑

  SS的核心病理为B细胞异常活化(产生抗SSA/Ro、抗SSB/La等自身抗体)、T细胞浸润腺体及细胞因子(IL-6、IL-17、IFN等)过度分泌。生物靶向药针对上述机制,为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低剂量IL-2(Ld-IL2) 栗占国团队双盲RCT证实,Ld-IL2治疗12周后ESSDAI显著降低(-3.67 vs -1.20,P<0.001),且疗效持续至停药后6个月。 感染率从30%降至3.3%(P<0.01),并改善肺间质病变(肺功能提升P<0.05)。 机制:扩增功能性Treg细胞,增强B10细胞IL-10分泌,长期重建免疫稳态。

  B细胞靶向药①利妥昔单抗(RTX,抗CD20)清除循环B细胞,减少自身抗体及淋巴浸润。EULAR指南推荐用于难治性系统受累(如严重关节炎、肺间质病变、血细胞减少),约60%患者系统症状改善,但对单纯口干眼干效果有限;可降低高风险患者淋巴瘤转化风险。输注反应(发热、皮疹)常见,需预防感染(尤其是带状疱疹)。②贝利尤单抗(抗BLyS)阻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抑制B细胞存活及分化。对SS合并高球蛋白血症、浆细胞浸润明显者有效,可减少自身抗体滴度,但外分泌腺症状改善较弱。

  细胞因子抑制剂① 托珠单抗(抗IL-6R)阻断IL-6信号(IL-6在SS中促进B细胞活化、炎症浸润)。对SS合并发热、关节炎、血沉/CRP升高者有效,可快速缓解全身炎症,但对腺体功能改善有限。②司库奇尤单抗等抗IL-17制剂抑制IL-17(参与腺体炎症及组织破坏)。小样本试验显示可改善皮肤黏膜病变(如外阴干燥、皮疹),但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

  其他靶点①阿巴西普(CTLA4-Ig):调节T细胞共刺激信号,减少T细胞浸润腺体,对部分难治性口干患者有效。②奥法木单抗(抗CD20):与RTX作用类似,安全性更优(输注反应少),但价格较高。

  干细胞疗法

  中国自体成纤维细胞(rFib)案例显示,输注12次后口干眼干消失,NK细胞活性恢复,B细胞比例下降,炎症因子(IL-1β、IL-17a)降至正常。 优势魏无免疫排斥风险,尤其适合难治性SS(传统治疗无效者)。 成本高昂,长期安全性需验证。

  个体化分层治疗:

  高IFN-α型:首选羟氯喹或JAK抑制剂;

  B细胞主导型:泰它西普/利妥昔单抗;

  纤维化进展型:干细胞疗法+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 参与临床研究:联合策略与个体化治疗

  新兴研究方向:组织再生与精准调控1.干细胞与组织修复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免疫重塑:MSCs通过分泌TSG-6/PGE₂等因子,抑制Th17分化并促进Treg增殖,修复腺体上皮。临床研究显示,自体成纤维细胞(rFib)输注12次后,患者NK细胞活性恢复,B细胞异常克隆清除,口干眼干症状显著改善。技术瓶颈在于异体MSCs存活率<20%,目前策略是结合水凝胶缓释技术延长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Exosomes)治疗难治性干眼。

  MSCs因其强大的再生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而备受关注。它们能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促进组织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病情。从MSCs中提取出来的外泌体继承了母细胞的部分特性,具备类似的治疗潜力,同时避免了直接使用活细胞可能带来的风险。

  该疗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患者泪液分泌量,减少了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数,延长了泪膜破裂时间,而且还能有效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增加有助于伤口愈合的关键蛋白表达。这些发现为未来开发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干眼症治疗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CAR-T疗法的精准突破:

  有研究者发现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中PD-1+CD8+TRM细胞特异性增多,介导腺体损伤。他们开发的靶向PD-1的CAR-T细胞在动物模型中有效清除致病T细胞,缓解症状并促进唾液腺修复。该疗法优势在于单次输注可能实现长期缓解,但面临细胞因子风暴和脱靶效应等安全性挑战。

  微生物组-免疫轴干预益生菌精准配方:

  含Lactobacillus reuteri DSM17938的制剂可降低IL-17水平,提升短链脂肪酸(SCFAs)产量,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临床试验显示,该方案使ESSPRI评分改善25%,尤其对伴肠易激症状的患者效果显著。粪菌移植(FMT)的难治病例突破:

  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FMT通过调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值,重建菌群平衡。小样本研究报道ESSPRI评分改善30%,但其长期安全性及标准化方案仍需探索。

  表观遗传调控和智能递送技术代表了下一代治疗方向:CRISPR/dCas9表观编辑:靶向IRF5基因的甲基化调控,可降低IFN-α表达(动物模型验证)。相较于基因敲除,表观编辑优势在于可逆性调控,避免永久性遗传改变。

  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 pH敏感脂质体:在炎症酸性环境中释放青蒿素,小鼠模型唾液分泌提升60%。 酶响应型水凝胶: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高表达区域缓释TGP,延长药物驻留时间5倍。

  类器官芯片高通量筛选:

  利用唾液腺类器官构建疾病模型,可大幅缩短干细胞疗法评估周期。该技术已实现药物反应模拟和毒性测试。

  由于干燥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然没有突破性的方案能够救治所有病人的问题,但是也不要因为患病而悲伤,总有适合自己的方案。即使不能治愈,但可以阻滞,即使不能阻滞,还能延缓,任何时候开始治疗都不算晚。

  随着生物免疫学的发展,干燥综合征的新机制新疗法正面临突破,相信会有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面世。病人也可以选择参加各种临床研究和实验,实验可能是未来的突破,但也可能会面临未知的风险,如果你是干燥综合征病人,你会怎么选?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97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鄂州市科技信息中心
联系人:龚卫东  电话:027-60896287 027-60896553 传真:027-60896391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89号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