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乔地 通讯员徐海林 张中立)面对金融危机,河南省内乡县一批高新技术产品逆势而生,老牌企业凸显生机。今年前10个月,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实现税利3.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2.5%、13.6%。县委书记王万鹏表示,内乡工业的逆势崛起,得益于科技创新,得益于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的实施。
今年以来,内乡倾全县之力,重点推进仙鹤纸业、飞龙双千万、龙大牧原等14个投资超亿元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项目建设。南阳飞龙汽车零部件公司投资8亿元在内乡建立的“双千万”项目,将利用6项国家专利技术,年产1000台汽车水泵和1000支汽车排气管,实现年产值35亿元,税利4亿元。项目开工不久便遭遇金融危机,内乡县全力保障该项目建设,创造了全省同时期项目建设的最高速度。眼下,该公司生产的“飞龙”牌汽车水泵和排气管达1000多个品种,分别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一汽海马、奇瑞等100多个汽车生产厂家配套。
投产2.6亿元的龙大牧原高档肉食品加工项目,是规模化养猪居全国之首的河南牧原养殖公司拉长产业链的高附加值项目。项目开工两月后遭金融危机冲击,但依然在今年9月建成投产。目前生产的高档肉食品已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同时出口日、韩、美、德等10多个国家。该项目年产值实现20亿元,利税9000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加大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神威民爆公司是内乡的老字号企业,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开发的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并新上了3条科技含量高、国际领先的改性铵油等炸药生产线。天一密封和国宇密封也是内乡的两家老牌企业,分别研制成功了无石棉氟橡胶密封垫、硅胶线密封垫片。全县老企业用于技术革新的科研资金高达8000多万元,嫁接高新技术60多项,研制成功300多项新技术。
本报讯(记者乔地 通讯员贾苗)这里不产玉,却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玉雕产销基地;这里产丝不多,却是全国最大的手工丝毯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这里天然水面不大,观赏鱼养殖总量在全国却举足轻重……河南省镇平县这种突破资源限制,“无中生有、两头在外”的特色经济,造就了镇平的3张“名片”,撑起县域经济半壁河山。
第一张名片:中国玉雕之乡。镇平玉雕加工历史悠久,县里因势利导,重点扶持。中国玉雕第一镇石佛寺镇共有22个行政村,仅玉雕专业村就有15个,“家家可闻琢玉声、户户都有磨玉人”。如今的镇平,有大小不同的玉雕加工企业1.2万家,从业人员14万,年产值10亿元,被农业部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第二张名片:中国地毯之乡。镇平地毯业的起步,是从一个10人小厂开始的。在当家人王进生的带领下,桑蚕业并不发达的镇平,远赴四川购进原料,成立首家股份制的地毯集团公司。以总公司为龙头,乡镇、村为龙尾,逐渐形成了乡乡办毯厂、村村搞加工的产业化规模经营。如今,镇平地毯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真丝地毯自营出口企业、世界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集团,拥有27个分公司,各类加工点400余个,产值2.5亿元,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为镇平摘取了“中国地毯之乡”的国字号招牌。
第三张名片:中国金鱼之乡。镇平的金鱼养殖业,源自侯集镇项寨村一位叫李广志的农民。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州打工的李广志引进金鱼在自家门前的坑塘繁育,没想到小小金鱼竟卖到了北京、新疆。“能人”效应激发了乡邻养殖金鱼的热情,小金鱼以侯集镇为中心,迅速向周围乡镇辐射。如今,镇平金鱼养殖总面积已达5300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养殖户人均增收900元。镇平也因此成为“中国金鱼之乡”。
在“名片”效应带动下,镇平打破城乡、部门、所有制界限,修补产业链条,努力在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系列化上有所作为。目前,镇平特色支柱产业实体已达9000家,从业人员40万,年实现增加值50.4亿元,占据了全县经济总量的59.8%,对GDP的拉动近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近70%来自特色经济的贡献。
(科技日报)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97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鄂州市科技信息中心 联系人:龚卫东 电话:027-60896287 027-60896553 传真:027-60896391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89号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