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武鄂同城化的核心地带,鄂州市正以“科创飞地”模式驱动创新发展。通过深化“研发在外、转化在鄂州”的离岸科创体系,集聚北京、武汉等科创高地的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鄂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已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8亿元,同比增长19.2%。
一是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作为我市首个“科创飞地”,通过链接武汉高校院所资源,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全面承接武汉科教、人才、产业等资源外溢,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合作,组织107名科技人员为鄂州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加快打通“转化-孵化-产业化”循环链条,助力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依托该中心组织项目对接10余次,签订孵化协议5家,新增申请知识产权47件;入驻企业精微视达“共聚焦微探头影像仪”项目摘得2024年湖北省“最具投资价值医工交叉创新成果”桂冠。
二是构建“四位一体”离岸创新平台。作为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鄂州以“离岸研发孵化、鄂州转化应用”为核心,打造“集中式+分散式”离岸创新网络。鄂州(北京)离岸科创中心作为湖北首家在北京设立的离岸创新中心,于2025年2月在北京中关村核心区正式揭牌,同步设立研发孵化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招商中心和武昌鱼展示中心,形成“科创+招商+人才+文化”四位一体联动模式。该中心首批签约京津冀地区项目8个,金额达92.5亿元,涵盖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未来将依托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谋划引进入驻企业北京茁壮网络的智能工业控制系统、北京灵伴即时的AI客服解决方案等项目。
三是全链条服务打通转化堵点。鄂州市通过打造“天网+地网”服务体系,线上建设鄂州科创供应链平台,将技术、金融、人才需求,进行资源集成融合共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线下构建“1+5+10+N”服务节点,建设科创供应链服务体系,通过离岸科创中心链接创新资源,实现与武汉、北京等地科创资源的精准对接,形成“研发-转化-制造”的闭环生态。截至目前,市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鄂州专区入驻企业1386家,发布需求1012项,完成供需对接289项。丽美药用包装通过平台对接湖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套管技术使成品率提升3%;迪拿尔科技与省农机设计院合作,开发出北斗导航播种机控制技术,已应用于鄂州农业机械生产企业。
下一步,鄂州市科技局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协同发力,完善科创供应链条,探索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相支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离岸科创体系。力争到2028年,鄂州市建成离岸科创机构50家以上,通过离岸科创机构研发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通讯员 刘海波)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97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鄂州市科技信息中心 联系人:龚卫东 电话:027-60896287 027-60896553 传真:027-60896391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89号 点击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