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砥砺奋进五十载 不忘初心铸神弓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07-20

      从茫茫戈壁到雪域高原,从深邃太空到湛蓝深海,从国之干城到民之卫士,都镌刻着206所的强军使命,都诉说着206所的强国梦想。这就是导弹发射和发射控制技术的引领者——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

  筚路蓝缕启新篇

  1970年7月15日,为满足我国武器装备研制发展需要,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决定组建地面设备研究所——二院206所。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上级单位、二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军方及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一代代干部职工接续奋斗,从当初条件简陋、基础薄弱、靠吃“返销粮”的艰难起航,历经初创奠基、改革振兴、全面发展、转型升级四大发展阶段,206所逐步成长为覆盖“四大体系、九个系列”导弹武器系统的地、舰、潜、空、天基装备总体所。

  高歌猛进,砥砺前行。206所从最初只有117名员工发展到现在1600多名员工;从单一任务研制发展到多项任务研制、生产并举;从跟踪仿制发展到研发和自主创新驱动;从单一军品研制发展到军品、民品协同发展;从单一国内市场发展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兼顾;从以军为主发展到肩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顶梁之责。

  目前,206所用于研发制造的总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拥有占地千亩的国家级技术验证试验场和2个省部级专业技术中心、3个集团级前沿技术平台、30余个国内一流试验室。该所以北京本部为中心,构建保定分部生产保障中心、山东航天威能新能源产业基地、南京航天极创物联网研究院;推动产业优势布局,先后成立洛阳、成都、深圳、西安(筹)等多个协同研发中心,成功构建“1+3+N”内涵式多维实体布局。如今,不断超越的206所已拥有雄厚的企业技术实力,并且核心能力突出、发展动能强劲。

  科技强军担首责

  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50年来,206所快速成长为国防装备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奋力开拓三大装备研制任务,壮大为以发射和发射控制为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创新型航天装备企业,以“能打仗、打胜仗”为首要目标,形成“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跨领域、多型号并举、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作为国家认定的重点保军单位及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备发展部专业组副组长单位,206所拥有以发射系统总体、发射、发射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伺服控制、电源及电力电子、装填转载与运输七大技术为核心的国内领先专业技术体系。该所构建以多条高水平专业生产线为支撑,以“三类制造”为牵引的地面设备、弹上舵机及空间机电先进生产制造体系,圆满完成数十个型号的预研、研制、批产及保障等科研生产任务,为各军兵种主要用户提供了众多地(舰)面作战、保障以及弹上舵机等产品。 206所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其他各类成果奖140余项,多项技术创举填补领域空白,牵引装备建设升级换代。该所研制生产的10余型装备先后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仪式,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等6次阅兵仪式。

  民品创业获佳绩

  为响应“面向经济建设,大力开拓民用产业,加速航天技术成果转化”的号召,206所从1988年实行军民品分线管理,1993年迈出民用产业“一次创业”步伐。该所先后开发了胶囊机、压片机、充填机和垃圾转运站等七大类40多种民用产品,民用产业上规模、出效益,获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秉承“大防务、大安全”的理念,206所以“三创新”为抓手,积极推进民用产业“二次创业”,在反无人机装备体系、消防救援体系、智能传感器体系、环境健康产品体系和新能源汽车体系取得突破。

  该所成功研发中国首枚“民用导弹”——“天网”低慢小拦截系统。此外,还研制了解决世界高层楼宇灭火难题的投弹式高层建筑干粉消防车、“航天卫士”空气凝胶、环视全景智能监控系统、新能源“三电”等为代表的民用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多项产品获得国防科技发明奖、中国十大原创技术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发明创新奖等荣誉。借助独到的技术优势,206所圆满完成了以国庆阅兵、杭州G20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南京青奥会、广州亚运会等为代表的重大活动安保防护工作。

  创新驱动迎未来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50年来,创新始终是206所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该所围绕装备发展需求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技术发展路线图为蓝本搭建专业体系;依托CBB平台建设,聚焦地面、空中、水中三大装备建设领域,推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落地,加快通用平台建设。

  近年来,206所善用政策举措,打造创新特区,持续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拓展与产品研发,以微系统、人体机能增强等前沿技术为抓手,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抢占战略性新领域布局,成功研发多领域、多模态微系统应用、多用途脑控外骨骼及守护失能群体、重塑“神经之枢”的康复机器人。206所承担载人航天环控生保关键子系统研制任务,创新开展货物返回舱关键子系统、空间卫星平台姿控飞轮、高比冲微电推进系统等空间项目研究,瞄准国家重大工程专项任务及商业航天精准发力,以创新驱动前沿科技探索,累计获得国际专利21项、国家专利900余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近千项。 206所创新打造“原点创客”产业孵化平台,释放创新活力,深耕“双创”沃土,赋能“双创”主体,孵化项目成长,试行“知本”运作,探索许可授权等“一品一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平台青年创客获点赞,其成果斩获央企“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奖、中国国防邮电职工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该创客创立的中央企业首个双创项目小微公司——南京航天极创,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佳案例”。

  管理改革助升级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火车头”。50年来,从建所之初“国家派任务、上级给费用”模式到实施深化改革、变轨转型,拥抱市场、直面竞争,206所积极破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逐步从单一的科研型研究所发展成为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企业。

  一直以来,该所着眼战略发展,深化全面绩效管理,着力夯实项目管控能力基础;全面改革组织机构,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市场开拓、产业发展,借助社会优势产业资源,加大创新成果变现力度;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责任意识,聚焦“精品工程”建设,推进系统性、基础性的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并持续完善工艺管理体系,强化工艺的技术保障作用和生产主导作用。

  近年来,206所内强基础,外拓市场,一以贯之抓军品竞争成功、抓民品产业落地、抓创新成果转化、抓基础能力提升,并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手段,206所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管理改革成果丰硕,累计获得10项国家级、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奖项,荣获第十六届全国质量奖、第三届中国航天质量奖,历年营业收入屡创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集团公司同类企业前列,发展质量与经济规模同步增长,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

  人才强企葆长青

  奋进的旗帜鼓舞人,伟大的事业磨砺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宝贵财富,206所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可提升员工价值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探索航天人才培养和管理新模式,利用承担重大工程、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重点型号项目的实践过程,加快学习型、创新型、能力型、增值型领军人才的培养。

  从多渠道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任职资格和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岗位有序“上、下、进、退”,建立基于实际绩效的“7M”薪酬激励机制,从岗位历练、创新实践等方面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06所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素质优、技术精的人才队伍。

  206所现有员工队伍中,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407人,博士及硕士612人。该所是国家教委认定的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培养点;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人,集团级、院级专家37人次;拥有总师1人、副总师20人。9位专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7位专家荣获一等奖。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的专家565人次;拥有省市级以上劳动模范9人,特级技师2人,高级技师14人,科研生产队伍学历层次高、技术实力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工程经验丰富。

  五十载栉风沐雨,铸造神弓佑中华。五十载矢志不渝,共圆强国强军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关键的机遇期和窗口期,206所干部职工接过老一辈航天人的奋进旗帜,迎难而上、直面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强国之志、履行强军首责,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铸造护国神弓、放飞和平神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97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鄂州市科技信息中心
联系人:龚卫东  电话:027-60896287 027-60896553 传真:027-60896391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89号 点击总量: